山东城乡环卫服务一体化见闻-公司新闻-菏泽万福环卫工程有限公司 城乡环卫外包 道路保洁 中国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企业

最新资讯

更多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高新区马岭岗镇240国道京博加油站南邻50米
邮箱:1797309580@qq.com 鲁ICP备15022112号-1
电话:15753059510
业务QQ:1797309580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新闻

山东城乡环卫服务一体化见闻

文章来源:admin 时间:2016-09-13

万福环卫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环卫,环卫托管,山东道路保洁,环卫保洁,山东垃圾清运,山东环卫,垃圾卫生保洁,城区道路保洁,乡村保洁,道路清扫,城区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垃圾清理,环卫工程
 
      曾几何时,草堆、土堆、粪堆、垃圾堆与建筑物料堆让农村卫生环境日趋堪忧,村民满腹怨言。但自去年以来,山东省下大力推进城乡环卫服务一体化,不少乡村面貌为之一新。
      笔者近日走访了山东菏泽、聊城、临沂等地市,许多基层干部坦言,随着环境改善,村民心气儿顺了。
      忆往昔 家门内外两重天
      “半年多前,我可不敢让小孩在村里玩儿太久,生怕一回来就成了‘土猴’。”聊城市阳谷县阎楼镇胡马村村民赵雪梅说,那时候道路两侧都是各家各户的秸秆堆、瓦块堆,站在路东口就望不见路西头,脏兮兮不说,尤其担心小孩子被拐来拐去的车撞着。
      在东阿县牛角店镇旗杆刘村,笔者见到了一方占地10亩左右、水深近一米的池塘。据当地村民介绍,这口上世纪60年代开挖的池塘,在最近20年中,一度成为周边201户人家的公共垃圾池。“咱也想活得亮亮堂堂,可那时家里收拾利索了,出门却找不到能扔垃圾的地儿。”67岁村民张树坤说,左邻右舍只能瞅着哪里有沟沟坎坎,就往哪里扔,往年一到夏天,味儿大不说,村里闹腹泻、发烧的人还格外多。
冠县辛集镇辛集村的宋广民说,过去自己只能随大流儿,毕竟偌大的村也没一个垃圾桶,从自个儿记事起村里有些垃圾坑就没被清理过,30多年攒的垃圾真是“啥都有”。
      面对“垃圾围村”,部分镇村也曾尝试通过局部垃圾集中清运破解,但效果终究有限。临沂蒙阴县岱崮镇党委书记李建华告诉笔者,2012年底岱崮镇拿出40万元,委托当地一家环卫公司入村收集转运生活垃圾,但由于山区居民分散、成本偏高,最终未能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
      看今朝 垃圾一扫清
      一体化使山东农村地区“脏乱差”的局面终于迎来转机。赵雪梅说,去年9月之后,村里随处可见的杂物堆不见了,路也拓宽硬化了,一出门心里就觉得亮堂,“外地打工回来的人,都说没想到汽车能开到家门口”。
胡马村村支书马月全说,全村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动用推土机、挖掘机,用了近10天时间,将村中积攒的100余立方米生活垃圾、500余立方米建筑垃圾一扫而空。胡马村所在的阎楼镇,52个行政村累计组织上工2万余人次,清理出各类垃圾10多万立方米。
      张树坤介绍,村里环境大变样,走街转巷都舒心,“自己以前抽完烟,烟头随手扔,现在捏在手里,哪怕多走几步也要扔进垃圾桶”。
城市中常见的保洁员也走进了广大农村。69岁的戴庆春,年轻时当过兵,现在是冠县范寨乡戴里庄村的一名保洁员。他每天与6名老伙计一起,工作6个小时。
“活儿其实不重,现在每天工作量比最初少了1/3,都是乡亲们体恤我们年岁大,或许也是习惯扔进垃圾桶了吧。”戴庆春说。
      谋未来 变废为宝
      过去农村环境治理往往依赖运动式整治方式,地方有限财力勉强维系着交通要道沿线的卫生治理,现在通过各级财政摊薄建设成本,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环卫工作“干管分离”,进而规避“人去政息”窘境,让群众长久的期盼有了着落。
随着一体化的深入,山东省文明办副主任王少杰呼吁加强相关立法进程,走出村规民约的局限,摆脱单纯人治带来的弊端。他说,山东农村地区将试点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化。
      冠县按照垃圾分类处理的原则,实现逾六成垃圾就地填埋沤肥,其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有的村庄甚至由此新增100多亩的绿化面积。同时当地垃圾发电厂单日处理垃圾1000吨,年发电量可达亿度,每年可节约4.8万吨标准煤。
清理存量垃圾、建立环卫体系,成为改变乡村面貌的一个契机。临沂市平邑县顺势出台“每硬化一平方米奖补一袋水泥”的政策,引导村民主动硬化自家门前房后,让水泥路不仅实现村村通,更通到自家门口,便于救护车等进村串乡。
      曾几何时,草堆、土堆、粪堆、垃圾堆与建筑物料堆让农村卫生环境日趋堪忧,村民满腹怨言。但自去年以来,山东省下大力推进城乡环卫服务一体化,不少乡村面貌为之一新。
      笔者近日走访了山东聊城、临沂等地市,许多基层干部坦言,随着环境改善,村民心气儿顺了。
      忆往昔 家门内外两重天
      “半年多前,我可不敢让小孩在村里玩儿太久,生怕一回来就成了‘土猴’。”聊城市阳谷县阎楼镇胡马村村民赵雪梅说,那时候道路两侧都是各家各户的秸秆堆、瓦块堆,站在路东口就望不见路西头,脏兮兮不说,尤其担心小孩子被拐来拐去的车撞着。
      在东阿县牛角店镇旗杆刘村,笔者见到了一方占地10亩左右、水深近一米的池塘。据当地村民介绍,这口上世纪60年代开挖的池塘,在最近20年中,一度成为周边201户人家的公共垃圾池。“咱也想活得亮亮堂堂,可那时家里收拾利索了,出门却找不到能扔垃圾的地儿。”67岁村民张树坤说,左邻右舍只能瞅着哪里有沟沟坎坎,就往哪里扔,往年一到夏天,味儿大不说,村里闹腹泻、发烧的人还格外多。
冠县辛集镇辛集村的宋广民说,过去自己只能随大流儿,毕竟偌大的村也没一个垃圾桶,从自个儿记事起村里有些垃圾坑就没被清理过,30多年攒的垃圾真是“啥都有”。
      面对“垃圾围村”,部分镇村也曾尝试通过局部垃圾集中清运破解,但效果终究有限。临沂蒙阴县岱崮镇党委书记李建华告诉笔者,2012年底岱崮镇拿出40万元,委托当地一家环卫公司入村收集转运生活垃圾,但由于山区居民分散、成本偏高,最终未能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
      看今朝 垃圾一扫清
      一体化使山东农村地区“脏乱差”的局面终于迎来转机。赵雪梅说,去年9月之后,村里随处可见的杂物堆不见了,路也拓宽硬化了,一出门心里就觉得亮堂,“外地打工回来的人,都说没想到汽车能开到家门口”。
胡马村村支书马月全说,全村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动用推土机、挖掘机,用了近10天时间,将村中积攒的100余立方米生活垃圾、500余立方米建筑垃圾一扫而空。胡马村所在的阎楼镇,52个行政村累计组织上工2万余人次,清理出各类垃圾10多万立方米。
      张树坤介绍,村里环境大变样,走街转巷都舒心,“自己以前抽完烟,烟头随手扔,现在捏在手里,哪怕多走几步也要扔进垃圾桶”。
城市中常见的保洁员也走进了广大农村。69岁的戴庆春,年轻时当过兵,现在是冠县范寨乡戴里庄村的一名保洁员。他每天与6名老伙计一起,工作6个小时。
“活儿其实不重,现在每天工作量比最初少了1/3,都是乡亲们体恤我们年岁大,或许也是习惯扔进垃圾桶了吧。”戴庆春说。
      谋未来 变废为宝
      过去农村环境治理往往依赖运动式整治方式,地方有限财力勉强维系着交通要道沿线的卫生治理,现在通过各级财政摊薄建设成本,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环卫工作“干管分离”,进而规避“人去政息”窘境,让群众长久的期盼有了着落。
随着一体化的深入,山东省文明办副主任王少杰呼吁加强相关立法进程,走出村规民约的局限,摆脱单纯人治带来的弊端。他说,山东农村地区将试点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化。
      冠县按照垃圾分类处理的原则,实现逾六成垃圾就地填埋沤肥,其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有的村庄甚至由此新增100多亩的绿化面积。同时当地垃圾发电厂单日处理垃圾1000吨,年发电量可达亿度,每年可节约4.8万吨标准煤。
清理存量垃圾、建立环卫体系,成为改变乡村面貌的一个契机。临沂市平邑县顺势出台“每硬化一平方米奖补一袋水泥”的政策,引导村民主动硬化自家门前房后,让水泥路不仅实现村村通,更通到自家门口,便于救护车等进村串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