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新春佳节临近,泸县福集镇300个垃圾分类环卫箱正式“上岗”,崭新漂亮的环卫箱、简洁明了的投放方法、标识清楚的分类桶……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垃圾分类环卫箱做得很不错,美观、大方、实用。”茂盛村11社村民万先海将生活垃圾分类投到环卫箱后说,以前的垃圾坑是开放式的,村民们丢垃圾总是随手一扔,很多时候都没有丢进坑内,导致垃圾坑周围非常脏乱。新的环卫箱修好以后,村干部也经常上门给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大家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现在乱丢垃圾的现象少了很多,农村环境越来越好了。“
生活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既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环节,也考验着社会治理的精细程度,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为更好地适应垃圾分类新形势、新要求,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提升辖区人居环境,近日,福集镇投资800余万元,在16个村新建300个垃圾分类环卫箱和1个垃圾压缩中转站,推动实现垃圾分类从“新风尚”向“新日常”转变。
“我们的环卫箱是根据人口的分布情况设置的,为保证农村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化开展,我们还配置了30余名环卫人员,专门负责环卫箱的清扫保洁,同时加大垃圾清运频次,提高清运效率,确保农村环境干净整洁。”福集镇环保办主任毛红兵说。
为了推动垃圾分类从新风尚转变为群众的新日常,福集镇在加大环卫箱建设的同时,实行环卫箱网格化包保制度,把责任落实到具体村干部头上,同时通过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正确丢垃圾,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治的良好氛围,有效推动了福集镇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垃圾分而置之,利于分而治之。”新的垃圾分类环卫箱建成投入使用,不仅让“垃圾们”找到了各自的“家”,也助推垃圾分类在农村找到了正确的“路”。
福集镇始终坚持以“民心守护”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措施,让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潜移默化走进群众心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不断提升辖区人居环境质量。
近年来,泸县坚持把乡村建设放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位置,高标准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三大革命”,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全覆盖,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5%、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达84%。持续推进“四个全域”补短工程,新建供水主管网178.8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2.3公里,新建通信基站200个。成功创建省级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省级乡村水务先进县,全力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