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关键,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变得更加秀美了,但是也还有大多数农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具体有以下三点:
1、生活污水未有效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四处横流的现象较以往有很大的改善,但发现仍然有十几个户厕存在粪污直排现象,这些污水直接流入屋后的沟渠和农田,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2、垃圾处理方式不当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在农村可以看到丢弃的糖果纸屑、禽畜粪便和农膜等生产生活垃圾,有的丢在田间地头,有的丢在沟渠岸边,久而久之一些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和有害垃圾随水漂到下流、渗入土壤,不仅在视觉上带来不良刺激,也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
3、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农药
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民在农业生产上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上涨。在调查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例如除草,十几年前都是由人用镰刀或者砍刀来进行清理,现在则是依靠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残留物附着在土壤上、流入水体中,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产生以上三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小编觉得主要是以下几点: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规范
在农村村民对厕所的排污系统认识不够,在使用的化粪池在规格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无标准排气孔、无清掏口、两格格式,个别甚至存在粪污直排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农村的厕所建设大部分是村民自己做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参照标准,无法做到规范。
2、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弱
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比较低,对环境保护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认为大家都是这样,这么多年来都是这样,所以就对一些行为习惯的存在错误的认识,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他们觉得扔的垃圾,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员就好,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
3、农业生产缺乏科学引导
政府相关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指导不够,农村的农业生产大多是村民依靠老一辈口传的经验或者自己总结的经验,他们缺乏真正的农业生产专业知识,在面对农药化肥的使用上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法,觉得用了农药病虫灾害少,用了化肥农作物长的快,这样的生产方式比较方便,见效快。
根据原因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加强:
1、制定标准,规范农村基础建设
针对农村的一些基础建设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环境保护要求提前做好谋划,并制定相关的标准、技术方案、施工规范等,新建的基础设施应按照要求建设并检验合格方能投入使用,避免造成因施工建设不规范而造成生活污水、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对于已经建了的不规范的基础设施制定有效的整改方案,从村民参照实施,甚至有必要统一施工改造。
2、加大宣传,增强村民环保意识
针对村民开展各种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由政府组织人员对村民进行分批培训,然后再由这些人员将环保的意识传递下去,可以让村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明白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是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开展“最美庭院”评比,对卫生环境好的家庭进行表扬,形成争优创先的氛围,引导形成村民讲卫生、爱环境的好习惯。
2、开展培训,引导村民科学生产
可以利用科技下乡的方式,向村民讲授专业的农作物种植技术,病虫灾害的预防办法,通过科学的方法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大部分农田是被种田大户承包了,可以针对种田大户进行系统的培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种田大户可以学到更多更专业的技术;开展培训之后要建立回访机制,及时了解村民的种植情况和遇到的困难。
最后希望我们的农村越来越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