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把分散在城区、镇街、村庄三个层级的环卫区域、环卫人员、环卫资产统一纳入莘县物环公司一家管理,实行“一个公司、一支队伍、一套体系、一个标准”管全县,垃圾日产日清,统一运处,真正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
乡村、城中村、城边村的脏乱差问题,堪称“顽疾”。各级政府为此投入多,物业环卫解题难,是县域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绊脚石、拦路虎。莘县大刀阔斧组建国有性质的莘县物环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下称“莘县物环公司”),把分散在城区、镇街、村庄三个层级的环卫区域、环卫人员、环卫资产统一纳入莘县物环公司一家管理,实行“一个公司、一支队伍、一把扫帚扫全县”。从3月底至今,新组建的莘县物环公司对全县24个镇街、40个城中村、122个“三无小区”实现了物业环卫全覆盖,城区、镇街、村庄垃圾日产日清,统一运处,城乡物管环卫面貌大为改观,真正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
一支队伍扫全县
6月17日上午,莘县东鲁街道寇庄村保洁员谷玉春冒着小雨正在清扫自己的环卫责任区:“下水道、花丛中、墙角处每天打扫,不分时间段,只要有塑料纸、垃圾袋、废物废品随手就清理。”63岁的谷玉春告诉记者,她负责三条大街约100户居民的环卫区域。今年4月,谷玉春随镇上原保洁公司一起,划转到莘县物环公司,成了莘县物环卫公司的一名职工,月收入提高了100多元,莘县物环公司还为她们这些保洁员购买了意外险,她感到“很满足”。
“莘县物环公司没成立之前,像谷玉春这样的保洁员分散在镇街、村各个物业保洁公司。”莘县综合执法局局长张君印介绍,全县24个乡镇(街道)物管环卫公司各自为战,物管环卫人员年龄在60-85岁之间,日常保洁水平参次不齐,很多处于维持状态。莘县物环公司自4月1日正式运营后,第一件事就是统一整合社会上的环卫公司。经过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全县24家镇街环卫公司中,17家并入莘县物环公司项目部,原公司经理受聘为项目部经理,带领原公司保洁人员继续负责原镇街保洁区。
此次,像谷玉春一样进入莘县物环公司项目部的保洁员就有3200多名。按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一个行政管区配备1名管理员的标准,莘县物环公司又面向社会招聘1000多人,分配到32个项目部。“到目前为止,莘县物环公司形成了由48名管理员、800名环卫工人组成的城区环卫项目部,全面覆盖城区、城边村中无物管环卫业务的小区;由24名项目经理、140名管理员、3400名环卫工人组成的村镇环卫项目部,负责24个镇街、1116个行政村、110万居民的环卫业务。”莘县物环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常宪鹏说。
副总经理常宪鹏也是莘县物环公司成立时进入的。今年3月,莘县县委组织部向全县各级各单位广发“英雄帖”,招募有能力有意愿的公务员进入莘县物环公司,常宪鹏等4名机关干部过五关斩六将,成功入围,成为莘县物环公司的管理层。“县里规定,机关干部带编制进公司,干得好同样提拔重用,能出能进,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在行政岗位工作20余年的常宪鹏说,进入莘县物环公司后,自己没有包袱,只有干劲。
“一把尺子”量物管
莘县物环公司成立后,对城区122个“三无小区”统一接管,只用了不到1周时间。
“莘县农机局西邻”既是一个地理位置又是一栋楼的称呼,仅有居民37户的地方,是个典型的无物业、无保洁、无保安的“三无小区”。疫情期间,莘县派出各级干部1000多人进驻此类“三无小区”,坚守疫情防控两个多月。“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这1000多名干部需要撤出,县委要求莘县物环公司进驻接管,物管保洁人员统一到位到岗。”常宪鹏介绍,只用不到10天时间,莘县物环物业项目部为122个“三无小区”配备值班岗亭、安装可视道闸和监控设备,配备173名保安和20名保洁人员,对年久失修、墙体破败、路况极差的小区,粉刷楼道墙壁14万平方米,安装院内路灯500多盏,清理堆积的陈年垃圾3000余吨。
63岁的张永华来到“莘县农机局西邻”这个只有37户的“小区”,负责这一栋楼的安保和卫生清洁,维护正常进出秩序。城区最老旧的“三无小区”金盾小区居民窦文群告诉记者,金盾小区是一个有着20年历史的老小区,墙体破败,道路狭窄,院里垃圾成堆,雨天根本无法出行,莘县物环公司派员清理了几十车垃圾,粉刷楼道内墙,平整院内道路,设置了岗亭、道闸、监控,24小时对小区服务,“现在我们感觉到住得干净,环境好了,邻里之间矛盾也少了,心里是真舒畅。”
一个标准管全县,一把尺子量物管。莘县物环公司把四环内的40个城中村统一纳入城区环卫项目部,实施统一物管环卫标准化管理。记者在东鲁街道王庄村采访时,村民们说,他们村的“垃圾停留不超半小时”。村里保洁业务划归莘县物环公司后,王庄村又新增了2名保洁员,统一更换了垃圾桶,达到每10户设置1个垃圾桶标准。按照村级标准,王庄村各街道以前每天只洒1遍水,现在城区洒水车轮流进村,每天能洒4—6遍水。
“莘县物环公司统一运行后,县城区、主干道及村镇各项目部都明确了责任,建立了分工负责、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张君印说,所有洒水车、清扫车、垃圾清运车已全部安装了可视定位系统,实现了机械化清扫保洁的精准管理。截至目前,莘县物环公司拥有各类环卫车辆190辆增加到282辆,垃圾桶增加到2.6万个,垃圾清理量由日处理450吨增加到600吨。
一套体系、一个标准,实行“一把扫帚扫全县”,有效解决了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洁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广大群众普遍反映小区整洁卫生了,乡村干净舒适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提升了。
一个平台谋发展
同其他地方一样,多年来,莘县城区镇街乡村物管保洁运行资金主要来源于县财政。莘县每年投入9500多万元,用于城区和1116个行政村物管和环卫工作,资金捉襟见肘,造成保洁公司三个“舍不得”:垃圾桶坏了“舍不得”修、作业车破了“舍不得”换、环卫工少了“舍不得”招,社会保洁公司“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导向,使得环卫保洁物管标准一降再降,莘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在聊城全市垫底。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以物环公司为平台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走出环卫运行资金困境,实现’有多少事找多少钱’。”莘县县委书记王峰要求,用国有企业运营的办法解决莘县物环公司的资金运行问题。
“初步算来,莘县物环公司对全县实行一体化环卫工作后,需投入资金2.5亿元。”张君印说,按照县委要求,莘县物环公司进行资产、资金运筹。一方面,县财政原拨付各相关部门和镇街的环卫保洁运行资金、各镇街收取的生活垃圾处理费,划入城乡环卫管理专用账户,由物环公司统一使用。另一方面,由物环公司整合资源,盘活资产,采用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拆借资金、融资租赁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机械设备,提高保洁标准和质量。“县财政已列支6500万元,收取垃圾处理费2000万元,融资租赁6500万元,信用和抵押贷款约1亿元。如此算下来,2.5亿元预算差不多都有了着落,彻底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
目前,莘县依托物环公司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开始集中整治行动,出动专业保洁队伍90支800多人,机械200多辆,对“三边(村边、路边、田边)、三底(河底、坑底、沟底)、三界(县界、镇界、村界)”集中清理。截至目前,已清理完成1045个村庄,共清理垃圾7.8万吨,“三大堆”4.5万处、废弃宅院3200多处、残垣断壁1400余处。
“家家整洁、村村清洁。整个莘县就像做了一次美颜。”河店镇杨炉村退休支书曹书臣说,变化想都想不到。河店村家家户户种瓜,瓜秧成灾,每年6月,村民清棚拔下的瓜秧没处搁放,索性就近仍在了道路旁。“村里大棚690个,面积占了1130亩。大量的瓜秧搁在路边,跑车都困难,惹来不少电话投诉,多年无法解决。”现在,莘县物环公司统一免费收储,就近运送到山东盛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生物肥,又循环到瓜棚,既解决了瓜秧乱堆乱放的“老大难”,又形成了新项目,实现了良性循环,多方共赢,各美其美。